南方测绘高校实训中心简介:
南方测绘职业教育学科创新实训中心通过教育辅助平台,将轨道交通实训中心、虚拟现实实训中心、无人机实训中心、三维激光实训中心、传统测量设备实训中心、 室内位置导航实训中心高效融合, 以一体化(管理、教学、评价、教研)信息平台为支撑,以学科为主线,以课程中心、实验中心、活动中心为重点,形成虚实一体的学科特色创新型、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将有限的物理空间延伸为无线的应用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综合实力。
1、轨道交通实训中心
围绕轨道施工、技术方案、质量控制、线路状态检查等工作任 务,依托实训技术场地、企业车间以及工地课堂教学,利用施工录像视频、轨道交通实验室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与企业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为学生共同施教,学训一体的学习过程和获取经 验的工作过程交替循环,同步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相通、专业老师与企业人员互相配合,携手打造高素质的轨道交通人才。
该实验室以均衡性、创新性、实践性为建设原则,以技能实训为支撑,以培养符合铁道交通需求的高职人才为目的,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充分整合校园与社会环境, 实现学生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可以在虚拟现实平台中进行实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然后在实训中体验书本和虚拟在现实中的应用与差距。由此,为学生构建体验性式学习环境,其目标在于加强学生全面了解轨道建设、结构、检测、养护等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理论如何联系实践并同时拓展思维能力,培养出铁道工务全面型的人才!
2、虚拟现实实训中心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任务是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在涉及高危或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 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 等情况时,提供可靠、安全、经济的实验项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应充分体现虚拟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
3、无人机实训中心
“无人机系统”和“飞行器导 航系统”作为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课程,其专业知识较多,较抽象,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差较远,基于客车上的无人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导航原理,让学生接触无人机系统和导航系统组装和调试运行,实现硬件和软件的综合, 真正进入“应用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设置实验教学,通过建立无人机技术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另外无人机航测相关方面,随着无人机在各行各业尤其是测绘行业的普遍应用,国内对无人机飞手以及航测内业处理相关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通过实训中心,也可以让学生多操控飞机,以及内业处理实际的市场项目,各方面提 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4、三维激光实训中心
三维激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在开展,我们在倡导学校推行三维激光实训,旨在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前预先了解多专业的工作方式,这样做也让学校创新了人才培养方式。学生一方面深入学习了本专业的课程内容,同时加强了对相关专业的认识,实现多专业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在已有三维激光相关设备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在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引导下学会使用设备,并进行内业处理,此外,还可以参与实际的市场项目, 从中提升能力、积累经验,跟上测绘地信行业发展的趋势。
5、传统测量设备实训中心
工程测量是一种应用性技术, 是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基本技术,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交通、 管线、能源、水电等工程的勘察设 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是工程人员的专业技能。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其实践性强,技术要求高。课程可通过实训进一步强化技能,达到培养测量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实训实验室是一个专业基础类实验室,主要承担《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测量学》、《gps原 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和实习任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今后能 从事各类精密工程测量,提供工程 测绘服务。测绘实训室主要服务的实习实验教学课程有:1)教学课间实验:测绘学概论、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基础、空间定位技术及其应用、 测量学、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道路工程测量学、矿山测量等课程的课间实验。 2)教学综合实习:测绘专业测量基础实习、控制测量实习、工程测量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房产专业、城规、建筑学、土木房建、土木路桥、给排水、地信等专业的测绘综合实习等。
6、室内导航定位实训中心
目前常用的室外定位方式有:一种是基于人造卫星的定位,一种是基于移动运营网的基站的定位。室外定位技术成熟、市场机制良好、应用广泛。然而室内无gps信号,无法进行准确定位,但人们大 部分时间是处在室内,故对室内定位也有强烈的需求。
目前,室内导航在高校还处于研究阶段,最终还没有比较完整的室内导航解决方案。从室内定位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其实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室内定位系统的发展的主流历程,基本上就是一个围绕“成本,精度,适应性”三个性能指标的此消彼长而展开的拉锯战。然而目前这几种主流 的室内定位方式似乎只要在成本上尽如人意了,性能方面便会出现欠缺,只要在性能方面尽如人意了, 成本方面便会难以承受。而现在已经有部分公司在突破传统,研制出 开创性的新技术,而科研方面的相关人员,尤其是我国的相关科研人员,却大多数还停留在主流传统方向上,这些人员之中,应该有一部分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开创性的室内定位新技术的研究工作,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科研资源。所以,引入新的室内导航 技术研究,有助于*国内室内导航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