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一体化医疗废水处理设备
地埋式一体化医疗废水处理设备专业生产,全国供货、上门安装。
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5)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脱氮(内循环)工艺流程,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a/o工艺的缺点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3、影响因素
水力停留时间(硝化>6h,反硝化<2h)污泥浓度mlss(>3000mg/l)污泥龄(>30d)n/mlss负荷率(<0.03)进水总氮浓度(<30mg/l)
ab工艺的特点
ab工艺的主要特点为: 不设初沉池; a段和b段的污泥回流系统单独分开, 互不相混; a段和b段分别在负荷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运行。
a段的主要特点
a段的主要特点为: , a段负荷高, 为繁殖速度快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条件, 只能形成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原核生物, 原生、后生动物则不能存活。第二, a段污泥产率高, 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主要靠生物污泥的吸附作用, 某些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都能得到去除, 减轻了b段的负荷。第三, 由于a段对污染物质的去除, 主要以物理化学作用为主导的吸附功能, 因此, 其对负荷、温度、ph 值以及毒性等作用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b段的主要特点
b段的主要特点为: , b段接受a段的处理水, 水质、水量比较稳定, 冲击负荷已不再影响b段, b段的净化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第二,去除有机污染物是b段的主要净化功能。第三, b段的污泥龄较长, 氮在a 段也得到了部分的去除, bod∶n比值有所下降, 因此, b段具有产生硝化反应的条件。第四, b段承受的负荷为总负荷的30%~60%, 与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相比, 曝气池的容积可减少40%左右。
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2. 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
3.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数值。
4. 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加快培养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工艺对反应池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
6.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7.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8.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活性污泥的驯化步骤
1. 通过分析确认来水各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准备进水。
2. 开始进入少量生产废水,进入量不超过驯化前 处理能力的20%。同时补充新鲜水、粪便水及nh4cl。
3. 达到较好处理后,可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过10~20%,同时减少nh4cl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生产废水,直至*停加nh4cl。同步监测出水codcr浓度等指标,并观察混合液污泥性状。在污泥驯化期还要适时排放代谢产物,即泥水分离后上清液。
4. 继续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直至满负荷。满负荷运行阶段,由于池中已培养和保持了高浓度、高活性的足够数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气后混合液的mlss达到5000mg/1,此过程同步监测溶解氧,控制曝气机的运行,并进行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佳效果。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佳温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养时,要将它们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