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线的功能是用于选择主存单元和i/o端口。地址线全称地址总线,是cpu或有dma能力的单元,用来沟通这些单元想要访问(读取/写入)计算机内存组件/地方的物理地址;简单来说地址线是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决定了将信息送往何处。
本教程操作环境:windows7系统、dell g3电脑。
系统总线(英语:system bus)是一个单独的计算机总线,是连接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件。这个技术的开发是用来降低成本和促进模块化。系统总线结合数据总线的功能来搭载信息,地址总线来决定将信息送往何处,控制总线来决定如何动作。
地址线既可用于选择主存单元,也可用于选择i/o端口;磁盘通过磁盘控制器与主机相连,故系统总线中的地址线只能用来选择磁盘控制器中的端口,而不能用来选择磁盘数据块。
地址总线 (address bus;又称:位址总线) 属于一种电脑总线 (一部份),是由cpu 或有dma 能力的单元,用来沟通这些单元想要存取(读取/写入)电脑内存元件/地方的物理地址。
数据总线的宽度,随可寻址的内存组件大小而变,决定有多少的内存可以被访问。
举例来说:一个 16位元 宽度的位址总线 (通常在 1970年 和 1980年早期的 8位元处理器中使用) 到达 2 的 16 次方 = 65536 = 64 kb 的内存位址,而一个 32位单元位址总线 (通常在像现今 2004年 的 pc 处理器中) 可以寻址到 4,294,967,296 = 4 gb 的位址。但现在很多计算机内存已经大于4g(windows xp x32位系统最大只能识别3.29g,所以要使用4g以上大内存就要用windows x64位系统)。所以主流的计算机都是64位的处理器也就是说可以寻址到2^64=16x10^18=16eb的位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数字是用不完的。
在大多数的微电脑(微计算机)中,可寻址的元件都是 8 位元的 字节 (所以 k 在这情况像相等于 kb 或 kilobyte),有很多的电脑例子是以更大的资料区块当作他们实体上最小的可寻址元件,像是大型主机、超级电脑、以及某些工作站的cpu。
地址总线ab是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由于地址只能从cpu传向外部存储器或i/o端口,所以地址总线总是单向三态的,这与数据总线不同。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cpu可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大小,比如8位微机的地址总线为16位,则其最大可寻址空间为2^16=64kb,16位微型机的地址总线为20位,其可寻址空间为2^20=1mb。一般来说,若地址总线为n位,则可寻址空间为2^n位。
技术指标
1、总线的带宽(总线数据传输速率)
总线的带宽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送的数据量,即每钞钟传送mb的最大稳态数据传输率。与总线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是总线的位宽和总线的工作频率。
2、总线的位宽
总线的位宽指的是总线能同时传送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或数据总线的位数,即32位、64位等总线宽度的概念。总线的位宽越宽,每秒钟数据传输率越大,总线的带宽越宽。
3、总线的工作频率
总线的工作时钟频率以mhz为单位,工作频率越高,总线工作速度越快,总线带宽越宽。
总线带宽的计算方法:总线的带宽=总线的工作频率*总线的位宽/8。
例如:对于64位、800mhz的前端总线,它的数据传输率就等于6.4gb/s=64bit×800mhz÷8(byte);32位、33mhz pci总线的数据传输率就是132mb/s=32bit×33mhz÷8(byte),等等 。
更多相关知识,请访问常见问题栏目!
以上就是系统总线中地址线的功能是什么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