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为磁盘阵列2,什么是磁盘阵列3,什么是磁盘列阵4,磁盘阵列是什么5,什么是磁盘阵列1,何为磁盘阵列
多个硬盘组合
具体说来就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主要针对硬盘,在容量及速度上,无法跟上cpu及内存的发展,提出改善方法。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便宜、容量较小、稳定性较高、速度较慢磁盘,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的加成效果来提升整个磁盘系统的效能。同时,在储存数据时,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有多种模式,raid 0、 raid 1、 raid 0+1、 raid 5等,应用于不同情况的不同模式有不同优劣性
2,什么是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disk array)是由一个硬盘控制器来控制多个硬盘的相互连接,使多个硬盘的读写同步,减少错误,增加效率和可靠度的技术。
磁盘阵列简述:
磁盘阵列是一种把若干硬磁盘驱动器按照一定要求组成一个整体,整个磁盘阵列由阵列控制器管理的系统。冗余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技术1987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最初的研制目的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以降低大批量数据存储的费用(当时raid称为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 廉价的磁盘阵列),同时也希望采用冗余信息的方式,使得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从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
3,什么是磁盘列阵
磁盘阵列属于超大容量的外存储器子系统,通常称廉价磁盘冗余陈列raid(redundanar ray of inexpensive disk),它是由许多台磁盘机或光盘机按一定规则,如分条(striping)、分块(declustering)、交叉存取(interleaving)等,来备份数据、提高系统性能的。通过阵列控制器的控制和管理,盘阵列系统能够将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盘连接成一个磁盘,使其容量高达几百至上千兆。
raid,廉价冗余磁盘阵列,是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简称。
磁盘阵列可以分为软阵列和硬阵列两种。软阵列就是通过软件程序来完成,要由计算机的处理器提供运算能力,只能提供最基本的raid容错功能。硬阵列是由独立操作的硬件(阵列卡)提供整个磁盘阵列的控制和计算功能,卡上具备独立的处理器,不依靠系统的cpu资源,所有需要的容错功能均可以支持,所以硬阵列所提供的功能和性能均比软阵列好。
作为高性能的存储技术,raid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raid的级别从raid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经发展了很多个级别,但是最常用的是0、1、3、5四个级别存储内部 存储盘的排列方式 又称组
4,磁盘阵列是什么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
说简单点就是在一个存储设备内放两块硬盘,存储数据时,一块硬盘用来存储,另外一块进行同样内容的备份
这样,万一其中一块硬盘发生故障,从另外一块硬盘里面也可以读取数据,不至于丢失
大部分人不懂技术,乍一听,感觉似乎raid更安全,其实不然。多年的实践证明,raid出现问题多在主板和系统,
而不是在硬盘上。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硬盘技术含量极高,全球能做的也就两三家巨头,品质把控极其严格,
虽然不会百分之百不出错,但事实上一般不会出现问题。而主板不同,一个主板需要几百个ic,任何一个ic出现问题,
都可能导致主板整体的故障,况且深圳能做主板的工厂不下万家,鱼龙混杂,品质管理很难严格,很多工厂为省成本,采购的
零配件虽可以使用,但不耐用,时间一长,就会出问题,现实中有很多因主板质量不过硬导致raid几块硬盘都烧掉的案例。就是你主板上有两个以上的硬盘然后用主板上的阵列模式组起来变了一个 速度也增加了一倍的意思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有“价格便宜且多余的磁盘阵列”之意。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便宜、容量较小、稳定性较高、速度较慢磁盘,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同时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一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5,什么是磁盘阵列
raid,为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简称,中文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在1987年由美国柏克莱大学提出raid(redundant arrayof inexpensive disks)理论,作为高性能的存储系统,巳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raid的级别从raid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巳经发展了多个级别,有明确标准级别分别是0、1、2、3、4、5等。但是最常用的是0、1、3、5四个级别。其他还有6、7、10、30、50等。raid为使用者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执行效率,并提供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标准的raid写操作,包括如:raid4或raid5中所必需的校验计算,需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以校验盘中读取数据
(2)以目标数据盘中读取数据
(3)以旧校验数据,新数据及已存在数据,生成新的校验数据
(4)将新校验数据写入校验盘
(5)将新数据写入目标数据盘
当主机将一个待写入阵列raid组中的数据发送到阵列时,阵列控制器将该数据保存在缓存中并立即报告主机该数据的写入工作已完成。该数据写入到阵列硬盘的工作由阵列控制器完成,该数据可继续存放在cache中直到cache满,而且要为新数据腾出空间而必须刷新时或阵列需停机时,控制器会及时将该数据从cache写入阵列硬盘中。
这种缓存回写技术使得主机不必等待raid校验计算过程的完成,即可处理下一个读写任务,这样,主机的读写效率大为增加。当主机命令将一个数据写入硬盘,则阵列控制器将该数据写入缓存最上面的位置,只有新数据才会被控制器按write-back cache的方式最后写入硬盘。
raid级别
nraid:
硬盘连续使用。nraid 意思是不使用raid功能。它使用硬盘的总容量组成逻辑碟(不使用条块读写)。换句话说,它生成的逻辑碟容量就是物理碟容量的总和。此外,nraid 不提供资料的备余。
jbod:
jbod 的含意是控制器将机器上每颗硬盘都当作单独的硬盘处理,因此每颗硬盘都被当作单颗独立的逻辑碟使用。此外,jbod并不提供资料备余的功能。
raid0:raid 0 - disk stripping without parity (常用)
又称数据分块,即把数据分成若干相等大小的小块,并把它们写到阵列上不同的硬盘上,这种技术又称“stripping”(即将数据条带化),这种把数据分布在多个盘上,在读写时是以并行的方式对各硬盘同时进行操作。从理论上讲,其容量和数据传输率是单个硬盘的n倍。n为构成raid0的硬盘总数。当然,若阵列控制器有多个硬盘通道时,对多个通道上的硬盘进行raid0操作,i/o性能会更高。因此常用于图象,视频等领域,raid0 i/o传输率较高,但平均故障时间mttf只有单盘的n分之一,因此raid0可靠性最差。
raid1:raid 1 - disk mirroring(较常用)
又称镜像。即每个工作盘都有一个镜像盘,每次写数据时必须同时写入镜像盘,读数据时只从工作盘读出,一旦工作盘发生故障立即转入镜像盘,从镜像盘中读出数据。当更换故障盘后,数据可以重构,恢复工作盘正确数据,这种阵列可靠性很高,但其有效容量减小到总容量一半以下,因此raid1常用于对容错要求极严的应用场合,如财政、金融等领域。
raid (0+1):
结合了raid 0 和 raid 1 — 条块化读写的同时使用镜像操作。 raid (0+1) 允许多个硬盘损坏,因为它完全使用硬盘来实现资料备余。如果有超过两个硬盘做raid 1,系统会自动实现raid (0+1)。
raid2:
又称位交叉,它采用汉明码作盘错校验,采用按位交叉存取,运用于大数据的读写,但冗余信息开销太大(校验盘为多个),已被淘汰。
raid3:raid 3 - parallel disk array
为单盘容错并行传输。即采用stripping技术将数据分块,对这些块进行异或校验,校验数据写到最后一个硬盘上。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盘为校验盘,数据以位或字节的方式存于各盘(分散记录在组内相同扇区的各个硬盘上)。当一个硬盘发生故障,除故障盘外,写操作将继续对数据盘和校验盘进行操作。而读操作是通过对剩余数据盘和校验盘的异或计算重构故障盘上应有的数据来进行的。raid3的优点是并行i/o传输和单盘容错,具有很高可靠性。缺点:每次读写要牵动整个组,每次只能完成一次i/o。
raid4:
与raid3相似,区别是:raid3是按位或字节交叉存取,而raid4是按块(扇区)存取,可以单独地对某个盘进行操作,无须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