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树龄全靠喝出来?信了你就太天真了!

喝茶的时候,有些茶友除了品尝茶的滋味外,还喜欢去猜它的产区、山头还有树龄。和这种茶友喝茶,一盏茶下肚,他就会言辞确凿地跟你说:这是出自某某产区的某某茶,树龄大概在xxx年左右。
听完大佬分析后的你,是不是已经佩服地想要顶礼膜拜了?先等等,还是不要被骗了!
真正懂茶的行家,反而不会在喝茶的时候轻率地猜山头,毕竟山头之间雷同的口感也不少,像班盆和班章就是两款口感相似的茶。再加上制作工艺、陈化时间等多因素的影响,一时之间想要准确喝出具体山头,难度不算小。
至于那些能从一泡茶中喝出具体树龄来的茶友,就更不可能了!要是真信了别人“喝”出来的树龄分析,那你还是太天真!
测量树龄的真正方法
光靠“喝”是没有办法知道树龄的,要想真正测出树龄,还得依靠科学的手段。
目前已知树龄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三种:
①碳14鉴定法:这是考古界中用于测量年代久远的出土文物年份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茶树中一种名叫“14c”的化学元素停止新陈代谢的最后时间来推测茶树年份。但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已死亡的茶树,而且误差范围太大,以千年计算,所以不具有实用性。
②生物锥探测法:通过微创方式,用生长锥多次提取茶树的树心标本进行检测。要从茶树主干中心钻孔取样,并且多次进行。听起来就知道这对茶树伤害极大。可能树龄测完了,这棵茶树也就完了。所以这个方法只存于理想状态,实际中并没有哪个茶农愿意做这样得不偿失的测量。
③年轮测量法:木本植物的树龄一般是以年轮作为依据,故而可以根据茶树的年轮来推测它的树龄。然而这个方法也有个弊端,茶树春夏材质相近,年轮不明显,甚至某些部位年轮还会有所缺失;而且百年以上的大树会出现年轮重合的情形。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这个方法只能用于测量茶树树龄的最低年限范围。
综上所述,测量活茶树的具体树龄其实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情,更别提仅依靠茶的口感滋味就能喝出树龄了。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说,他能喝出茶的树龄,那么这个人肯定是在逗你玩了!
“大树茶”与“小树茶”
既然普洱茶的具体树龄是无法测量的,那么我们平时说的“大树茶”和“小树茶”又是怎么一回事?它们之间的差别能被喝出来吗?
小树,又称幼树。它的形成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景迈为例,由过去的台地茶改造成的茶树,茶树之间间隔1.5米以上,不再进行矮化修剪,让其自然生长;第二种情况是在古树茶园里有性繁殖的茶树,这种茶树也是自然生长,树龄约在20-40年之间,树型中小,树干较细。
至于大树,也叫成年树。主要是指未经人工干预、自然生长并具有一定年份的茶树。这种茶树的树型较大、枝干粗壮,但鲜叶产出量要比小树少。
大树和小树的生长周期不一样,口感方面也略有不同。由于大树已经过了旺盛的生长期,鲜叶产出量少,吸收到的营养多而集中到鲜叶,所以茶叶中的内含物质丰富,喝起来滋味更加细腻饱满。
而小树处于生长期,抽枝萌发快,吸收到的营养物质多用于本体的生长,所以鲜叶中沉淀的内含物质少,滋味也更显淡薄。不过,如果将大树矮化,它又会倒回到小树的生长周期。同理,修剪枝叶也会产生类似效果。
通常来说,在茶树品种、采摘季节、制作工艺和陈化时间等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大树茶的口感、质量会更优于小树茶。但如果这些变量发生了改变,那可能就会出现小树茶好过大树茶的情况。
茶无绝品,适口为珍
由于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对茶树树龄进行准确的检测,这也就导致了许多茶商敢随意捏造茶的树龄——这家说自己的茶300年树龄,那家就说自己的茶500年;整个普洱茶市场充斥着“百年以上的古树茶”。毕竟,就算你知道他是在夸大其词,你也没有证据去拆穿他们的谎言。
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某种程度而言,确实树龄越高,茶的内含物越丰富,但是这些物质差异并没有市面上炒的价值那么高。很多茶商却因此过度吹捧树龄价值,导致茶友盲目追求高树龄的茶,树龄在普洱茶市场上被妖魔化,形成了“树龄越高,茶价也就越高”的市场畸形。
事实上,好茶的形成与树龄的关系并不大,鲜叶品质、采摘季节、制茶工艺、陈化时间,这些环节都缺一不可。所以说,“唯树龄论”是非常可笑的。再说了,只要茶的滋味好、品质优,而且你又喜欢喝,管它多少年的树龄又何妨呢?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