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实际测量时差压是按一定的取压方式在节流装置前后测得的,其大小与(p1-p2)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②d'是小流束的直径。对于标准孔板,它小于节流件的开孔直径;对于喷嘴,它等于节流件的开孔直径;
③流量公式没有考虑流动过程中的损失,而这种损失对于不同形式的节流件和不同的直径比(d'/d)是不同的。
基于上述理由,上述推导出的流量公式不是要求的流量公式,必须对它进行下列一些修正:
①用节流件前后实际测得的差压△p代替(p1-p2);
②用节流件的开孔直径d代替小流束截面直径d',并引入直径比β=d/d。
③考虑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在流量公式中引入一个流出系数c或流量系数a,则可得体积流量:
或
其中,c和a值与节流件的形式、β值、雷诺数red、管道粗糙度及取压方式等有关,是节流装置中重要的参数,一般由实验决定。它们之间是的关系。
上式仅适用于不可压缩流体。对于可压缩流体,流体的密度变化是不可忽视的。但是,为方便起见,可以采用和不可压缩性流体相同的流量公式和流量系数a或流出系数c,而把全部的流体可压缩性影响用束膨胀系数ε来考虑,同时引入节流件前的流体密度ρ1。于是,可得体积流量公式:
(4-11)
相应的质量流量公式为:
(4-12)
其中,qm、qv—质量流量(kg/s)、体积流量(m3/s);d、d—节流件开孔直径(m)、管道直径;β—节流件开孔直径与管道直径之比,即d/d;ρ1—节流件前流体密度(kg/m3);△p—实际测得的差压(pa);ε—流体流束膨胀系数,对不可压缩流体取1,对可压缩性流体取小于等于1;c和a—流出系数和流量系数,根据节流件的形式、β值、雷诺数red、管道粗糙度及取压方式查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