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中国钢铁产量迅猛增长,短短5年的时间里突破了2亿t、3亿t大关,今年将超过4亿t。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一再突破人们的认识极限。中国钢铁工业还有多大发展空间?在当前钢铁产能结构性过剩形势下,这一问题尤其引起各界关注。本文将参考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前景。
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为钢铁工业中*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一)未来15年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党的十六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国家*“2005~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展望与预测”研究报告预测,21世纪的前2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gdp将达到2000年的4倍多,到“十三五”期末,中国gdp总量将超过60万亿元,人均gdp将超过4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5000美元。有望提前2年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1月18日“中国经济还能高速增长15年”)。
预计*产业比重继续降低,第二产业稳中趋降,第三产业将明显上升。届时,我国三次产业比例关系将大约为12∶48∶40,*产业劳动力比重有望由2003年的49.1%降到35%。
衡量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显著提高城镇化水平。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化率每年以1.43~1.44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是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5.7倍,2005年达到43.3%(表1)。因为起点低,目前城市化率仅大体相当于英国1850年(37%)、美国1910年(45.6%)、日本1950年(37.5%)的程度。未来15年甚至更长时间,是城镇化扩张期,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
表12010年和2020年城镇化水平预测
——————————————————————————————————
年份2003实际2005实际20102020
——————————————————————————————————
总人口(亿人)12.9213.713.314.39
城镇人口(亿人)5.45.66.18.63
城市人口(亿人)3.83.54.96.47
城镇化率(%)40.543.349.260.0
每年新增城镇人口(万人)2164215421221920
——————————————————————————————————
国内外有关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工业化阶段主要根据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分布、城镇化水平、*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等指标来判断(表2)。依照上述理论判断和我国中*发展目标,我国工业化进程处于中期阶段的特征可能持续到2020年。
表22020年经济结构预测指标
————————————————————————————————————————
项目2003年实际2020年预计工业化中期标志值
————————————————————————————————————————
人均gdp1100美元>5000美元2880~5760(2004年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15∶52∶3312∶48∶40i<20%,ii>iii
城市化率 40.5% 60% 60%~75%
*产业就业人员占比重49.1%35% 30%~45%
————————————————————————————————————————
(二)重化工业化是工业化中期的主要特征
自2002年起,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表现出了日益明显的重化工业特征。轻纺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87年的33.79%下降到2003年的27.17%,同期重化工业所占比重由49.17%上升到54.04%,出现了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
纵观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原因。居民消费结构从“吃、穿”向“住、行”升级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了汽车、房地产等产业的加快发展,这些产业在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中起到了带头作用,而一批提供中间产品或设备的行业,如钢铁、建筑材料、化工、有色、机械设备等行业也相应获得加快增长,出现了一批重化工业高增长产业群,进而带动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高增*。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大国经济工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看,基本存在着由轻纺工业为主、向重化工业为主、再向技术集约化结构升级的规律。中国经济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与工业化初始阶段经济增长依赖于轻工业的带动不同,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重化工业增长的带动。从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分析,我国现在进入了重化工时代,重化工业的大发展不仅是工业化进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而且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工业经济大国,发展重化工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大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二、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飞跃时期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史表明,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飞跃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金属矿产资源,其消费增速之快、强度之大、总量之多。这一阶段,能源与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消费增长速率一般大于或相当于gdp增长速率,创造单位gdp消费的能源和金属矿产资源数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均资源消费量陡然上升,国家能源和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消费总量迅猛增加。经济增长依赖于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消费同步增长是工业化过程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至今没有改变。
经济学家钱纳里与他人合著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对战后100多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人均560~2100美元的工业化阶段中,在国内总需求与总产出中上升zui快的就是矿产和原材料部门。
综上所述,我们对今后我国钢铁需求的发展趋势可以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国内钢铁需求的增长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而增长的。驱动我国钢铁需求增长的主要的*动力还是源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是影响钢铁需求的*因素。只要城镇化、工业化未结束,我国钢铁需求的增长也就不会结束,钢铁工业仍将保持*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