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茶中“十二钗”之后三钗

正山小种红茶鼻祖
巧姐巧得遇恩人
正山小种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产自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正山”含有正统之意,即相对于其它地区的外山小种而言。正山小种汤色呈深琥珀色,独具桂圆香,后来发展为功夫红茶。
正山小种的创制缘于一次机缘巧合。大约在公元1568年的采茶季,一支军队进驻桐木关,占驻茶厂。当地的茶农受此动乱场面的影响,没来得及将当天采摘的茶青处理,第二天茶叶已发酵红变。因难见巧,为了挽回损失,茶农们将这些茶叶用当地易燃的马尾松加温烘干,制成了带有独特松香、桂圆香气的特殊的茶,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红茶。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无心插柳”的茶不但香气独特醇厚,而且护胃消炎的功效非常明显。于是茶商纷至沓来,订单逐年增加,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声誉日盛。
《红楼梦》中的巧姐是王熙凤与贾琏之女,生日可巧是在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七夕”的日子。凤姐觉得生的日子不大好,因此借刘姥姥的寿,给尚在幼年的大姐儿起个名字,说“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还压的住她”。刘姥姥因道:“这个正好,就叫她作巧哥儿好。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她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个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果然日后贾家败落,巧姐于危难之际忽遇恩人刘姥姥将她解救,并嫁与板儿为妻,男耕女织,也算是一个幸运的结局,果然应了这一个“巧”字。
君山银针金镶玉
李纨温良尚德
君山银针属六大茶类中品类和产量都较少的黄茶,是黄茶中的极品,产自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君山岛。唐代刘禹锡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便说的是君山岛。君山银针芽身金黄光亮,白毫显露,有“金镶玉”之美称。黄茶独有的“闷黄”工艺源于绿茶制作中“黄变”的灵感,“闷黄”改善了茶叶的香味及功效。君山银针黄叶黄汤,滋味醇厚,茶性温和,更易于脾胃虚弱人群饮用。
《红楼梦》中的李纨清雅贤惠,年轻守节,令人敬伏。在大观园中她作为大嫂带领姑娘们念书写字,学规矩针线,又自荐作诗社社长,品评优劣,受到大家的喜爱与尊敬;下人们也因她厚道多恩无罚,更称她作“大菩萨”,赞她是贾家“第一个善德人”。她的性格在众钗中也颇为独特,就像黄茶经过“闷黄”变化出了独有的色香味性,含蓄浑厚,温雅平和。
西湖龙井名茶之首
秦可卿第一得意之人
西湖龙井属炒青绿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产自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及周围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一带的群山中。西湖龙井历史悠久,自明朝时声名远扬,清朝乾隆皇帝曾于下江南时数次品尝龙井茶,并将胡公庙前的十八株茶树封为“御茶”,从此名声大噪。西湖龙井汤色杏绿明亮,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鲜爽甘醇,令人“三咽不忍漱”,加之意韵悠远,让人回味无穷。龙井茶已与杭州西湖的山水、人文融为一体,成为西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从品质、知名度、产量或文化内涵哪一方面来讲,其地位都举足轻重。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袅娜纤巧,温柔和平,贾母赞她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她的房间布置华贵,名人书画、宝镜金盘、珠帐纱衾,无疑都在显示她的身份贵重。且秦氏平日里性情和暖,慈老爱幼,怜贫恤贱,甚得人心。她见识深远,思虑家族荣辱富贵之大事,足见其在贾府的尊贵地位。
且将新茶试,细论穷通理。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