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擂茶分种类吗,主要有哪些擂茶?分别是

1、桃江擂茶
喝桃江擂茶,还有摆碟子的习惯。古香古色的八仙桌上,一般都要摆上八只碟子,有枯香的壳花生、焦香的油炸红薯片、滚壮的番瓜子、香酥的巧果片和紫色的洋窝都是一些自家制作、开胃可口的绿色食品。桃江人除了婚丧嫁娶等重要日子举行大型的擂茶会以外,平日自家人在一起也经常喝擂茶。由于桃江人常年喝擂茶,加工擂茶是桃江地区家庭主妇的主要任务之一。
2、土家擂茶
土家擂茶,主要分布在湘、黔、川、鄂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土家族的一种特产,由土家五谷杂粮:大米、生姜、芝麻、大豆、花生、玉米等辅以茶叶为原料在特制的擂钵中擂制而成,具有营养丰富、健康养身和健胃养颜等诸多功能,是热情好客的土家、苗族人款待客人和馈赠的最佳之品。
3、客家擂茶
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擂茶算得上客家饮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擂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闽有居建阳县的畲族雷大爷创始擂茶的传说;湘有诸葛亮麾下进军湘中遭遇瘟疫,一老妪制擂茶祛疾的故事。有关的文学记载也散见在一些古籍中,如黄升《玉林诗话》所载《肝胎族舍》一诗曰: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足茶。
4、安化擂茶
俗话说,五里一音,十里一俗。安化县虽然和桃江县唇齿相依,也同样喜欢喝擂茶,但是,其擂茶的制作方法与味道,却截然不同。安化的擂茶制作非常讲究,原料也多种多样。除了茶叶以外,还有炒熟了芝麻、花生、黄豆、玉米、大米、绿豆、番瓜子,以及生姜、食盐和胡椒,其中主要原料是大米和茶叶。当地人把炒熟的大米等用石磨磨成粉备用,再把茶叶、生姜和芝麻用擂钵擂成糊状,和磨成粉的原料一齐倒入锅中滚开的水里面,一起煮成糊状,就成了擂茶。
5、武陵擂茶
武陵擂茶在洞庭湖区源远流长。相传二千多年前,马援率兵南征,屯驻司马错城,军营闹瘟疫,有仙人献验方,验方上写着芝麻、绿豆、生姜、茶叶、炒米,放入擂钵,用梓姜木捣成糊状,开水冲泡。服后疫病痊愈,自此传入民间,擂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消炎去疾之功能,是沅水流域民众待客的上乘饮料。
6、揭西擂茶
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习俗,夏秋季节,天气酷暑,人们劳作之后,经常不大想吃饭,往往以擂茶为午餐。中午时候,客人来访,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姑娘出嫁之前,凡是接受喜糖的邻居,也要煮一钵香擂茶请新娘吃,以表示祝贺,另外,家中病人新愈,也要煮些邀请曾经照顾过病人的友邻吃,以表示感谢。
7、汕尾擂茶
汕尾人也存在喝擂茶的现象,在汕尾广义的擂茶分为陆河油茶和擂茶,而擂茶的材料通常都比较少,只是放些细茶叶、花生和芝麻就可以了,一样也原汁原味,加上还有一些特地为擂茶而准备的米糕、米通、米子或炒过的小麦,这些米子小麦可以泡在茶里喝,这样的风味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
8、五华擂茶
岭岗顶上望山花,望到屋家煮擂茶。大人细哩食三碗,仅仅吃亏出门蛇这是五华县棉洋镇绿水村一带群众传唱的一首山歌,说的是吃擂茶的习俗。据了解,五华县南部棉洋、桥江、梅林、龙村、硝芳、丁畲一带的群众都有喜欢吃擂茶的习惯。当地群众已把这项习俗作为一种饮食保健和热情待客的重要方式。
9、瑞金擂茶
瑞金擂茶是将适量的大米加进芝麻、花生、绿豆、黄豆、茶叶、桔皮等擂制后,熬煮而成。擂茶风味独特,清香、微苦,呈灰绿色,稀糊浑浊,喝时加些香油,十分可口。瑞金人辛勤劳作后,喝上一碗擂茶顿时心清气爽,开胃解乏,擂茶有部分中草药,能起到解毒通气清凉的功效。
10、将乐擂茶
将乐人在基本配料的基础上,还根据季节变化和客人的口味灵活调整配方:例如冬春一般加生姜、肉桂用以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祛湿驱寒。夏天可加鱼腥草、藿香及当地称为凤尾草、鸡爪草等的草药,制成防暑擂茶,或加金银花、荷叶、淡竹叶、薄荷等制成清凉解毒擂茶。秋天可加贡菊或杭白菊。对于喜欢喝香茶的人,可将芝麻炒过(或一部分炒过)再擂,亦可加入炒花生米、炒黄豆等。听说用黑芝麻打擂茶,美容养颜的效果更好。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