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蒙古木蠹蛾
               	               学名:cossus  mongolicus  erschoff
               类属: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新民、辽中、康平、法库、苏家屯、东陵、新城子、于洪
寄主:杨、柳、榆、槐、桦、槭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两年发生1代,当年幼虫第1年在树干蛀道内越冬,第2年秋老熟幼虫离干入土结土茧越冬。第3年5月在土茧内化蛹,蛹期20—25天,6月羽化,而后交尾、产卵,每雌虫可产卵178—858粒,卵成堆,产卵部位以离地1—1.5m的主干裂缝为多,卵期9—12天。有趋光性。初孵幼虫群居,幼虫在干内蛀成的蛀道广阔不规则,互相连通,树龄越大被害越重。                              防治方法                                    1、伐除被害严重,濒于死亡的树木,剪除被害枯萎的大枝,并立即运出林外,杀死其中幼虫,减少虫源。
2、于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虫出现和活动期进行灯光诱杀。
3、用40%氧化乐果乳油40倍液加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注入虫孔内,外封黄泥,熏杀蛀入干、枝内的幼虫。
4、当老熟幼虫脱出虫孔在地面爬行寻找越冬场所时,可人工捕杀。                               防治药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