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480年罕廷发管理勐勐到1795年的300多年间,勐勐地方安宁,各民族入勐勐地方和睦相处,勐勐地从荒走向文明兴旺。竿官记载:当时的动动城建筑为丽、房屋挨连、人口数千腊人、缅人、阿佤人,男子从少年时代就进佛寺学傣文、读佛经,在佛教的熏陶下他们懂规矩守章法。勐勐的土司官用佛教教化了一方民众,民众恭顺而勤劳,勐勐地佛教兴盛300年,地方安宁无战事。罕廷发是勐勐兴盛的奠基人,罕廷发是勐勐人应该记住的好官。
说双江的茶叶不能忘了罕廷发,他是双江大茶业的首位规划者、奠基人。罕廷发上任的第五年即1485年就派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在扁岛栽种。从动库现存的古茶园来看,应该说从罕廷发开始,管理勐勐的傣族土司官就直在鼓励、领导、推动勐勐山区各村寨种茶。茶叶在一百五十年前有货币的功能,什么物品都可以换到,茶叶给勐勐地的人带来过许多福祉。
勐地是傣族土司管理,但勐勐地人口最多的民族不是傣族而是拉祜族,拉族比川来的楼族早进双江几十年。双江96%的土地都是大山,拉祜族人双江后定居在森林密布的高寒山区。当时拉祜族社会发展程度较低,还处于半游猎半农耕的阶段,还没有从原始公社中完全走出来;另一方面明代以前迁人动动的拉族还不多,拉枯族虽比麓川来的傣族早进勐勐,但却有成为勐勐的统治民族。拉族还入双江后,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到清嘉庆初年人口已增加几倍
社会经济进步了很多,农耕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每个村寨都有了大量的梯田,原始公社的社会形态已不明显,部落联盟已经形成,生产力提高,实力增强,人口已超过傣族,居住的地域比傣族大得多,强盛起来的拉祜族有了更高的政治要求,他们不愿再服从勐勐傣族土司的管理。
从大环境来看,清嘉庆年间,澜沧江东岸早已改土归流,成立了普洱府,流官掌权,原土司政权下的封建领主经济已经分解,地主经济已经形成,与普洱府辖地隔江对望的就是勐勐地的忙糯和大文,忙糯和大文的拉祜人早已知道,江对岸的傣族土司政权已经被改土归流,傣族土司们已没有什么权力,另一方面忙糯、大文紧靠澜沧江,已有不少汉人落籍。
忙糯、大文一直是拉祜族的主要聚居地,拉祜族人口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田地,在傣族封建领主制度下,山林土地归土司所有,拉祜人开地种地都要纳赋税,封建领主的经济制度束缚着拉祜人,拉祜人要求民族独立,自己管自己的事。
傣族土司政权是中央朝廷授封的,土司要负责向朝廷纳贡交税,朝廷不断下令清查田亩增加税收,傣族土司又将各种税赋转嫁给他所统治的各个民族,此时的勐勐土司不思改进,不关注拉祜人的困苦与要求,他们已不如他们的先祖罕廷发,勐勐土司正在走向衰落,勐勐地方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积怨越来越深。
顺宁府、缅宁厅的流官们又偏袒勐勐土司,勐勐地民族矛盾面临激化,流籍的汉人插进来了,为拉祜人出谋划策,对山外的事知道得很少的拉祜人决定起义脱离勐勐土司的管辖,要攻打支持勐勐土司的缅宁厅、顺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