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荷兰鸢尾规模化生产(上)

鸢尾属鸢尾科。世界上发现野生鸢尾的区域包括北非、西班牙、葡萄牙、高加索、黎巴嫩和以色列。 分类
鸢尾可划分为根茎鸢尾和球茎鸢尾。根茎鸢尾在许多庭院里是作为四季常青植物种植的,有irisgermanica、irissiberica和irispseudocaris三个种类,它们非常类似。第一种有许多种颜色:白色、蓝色、紫色、紫红色、黄色以及复色。第二种几乎都是蓝色或紫罗兰色,有时也表现为白色和黄色。最后一种仅发现黄色这一种颜色。球茎鸢尾虽然只包含很小的几组,但对于商品花生产,这几组却极其重要。reticulata组包含了许多早花的矮生庭院种,其中的两种是蓝色至紫罗兰色的irisreticulata和黄色的irisdanfordiae。所有的荷兰、西班牙和英国鸢尾都具剑状叶。其中,对于花卉生产而言,荷兰鸢尾最重要。
荷兰鸢尾包括数量众多的切花品种,如‘蓝色魔力’、‘blaauw教授’的栽植就很广泛。
鸢尾的另一个实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颜色来区分:紫色、蓝色、白色、黄白色、黄色和其它颜色搭配以及复色。
在荷兰鸢尾生产中,已基本实现周年开花。当然要达到一定的产花量,还需满足一些相关条件。
温室及设备
各种类型的温室都可用来进行鸢尾切花生产。植物对温室的需要,要视气候情况而定。
鸢尾是光敏植物,故应在每日光照最弱即200~300j/cm2的时候种植。在冬季,植株对玻璃或塑料膜的折射光要求较高,脏的玻璃和老化的、脏的塑料膜或者温室内外的一些遮光物会削弱照到植株上的光线。
在夏季和初秋时节,因为温度有可能急剧上升,所以温室必须要有好的通风条件。
供热系统有许多地方温度低于5℃~8℃,需要具备供热系统,这是保证切花期的基本条件。同时,供热系统和通风设备的应用可使植株免受阴冷、潮湿天气的不良影响,适当保持植株干燥可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温室中供热系统应每小时向每平方米的土表提供200瓦的热量。建议使用管道供热系统,因为它不仅可以均匀地分配热能,而且还能控制温度。热气供热系统同样也可采用。当然,采用这些设备时首先必须确保热能分配适量,燃气燃烧充分,而且还要保证燃气未外泄,因为未经调整好的供热系统会释放乙烯,而温室中如混入乙烯会导致花芽枯黄。在苗床上还可使用管道加热系统,以避免花腐病的侵害。应注意的是,勿使植株接触热气管道,否则会使叶片焦枯、花朵枯萎。
土壤和地面供热。在室外温度低的地区,在每个苗床下约40厘米处布置4条塑胶管,通过热水的流动来供热,水温控制在35℃,并且在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此时土温可达到14℃~16℃。在这段时期,可以省略空间供热。
能够代替土壤供热的另一方法是冬季地面供热。在植株栽种相邻地点铺设一条条供热管道,土壤表面同样覆盖地膜,管中水温维持在35℃,土温可保持在17℃。4周后撤掉地膜再对整个温室供热。
土壤冷却。从鸢尾栽种到根系生成这段时期,应使土温维持在17℃~18℃。如果土温过高,土壤供热系统的管道一样可用作土壤冷却。
遮阳设备在冬季,为了气候的控制和节约能量,建议使用遮阳设备。使用的遮阳设备不能阻挡过多的阳光,以维持植株生长所需。
如果遮荫网可开闭还可使土温不会过高,而且阴天还能充分利用光能。也可使用固定式遮荫设备,例如在温室外屋顶上覆盖一层白灰或遮荫网,但秋季一定要撤掉。
植株开始生长的3~4周内不需要光照,此时可用固定式遮阳设备,或将可调式设备关闭,遮阳材料尤以透水透气性强的为好。遮阳设备使用的同时应使通风活扉开启。
灌溉系统灌溉系统重要的是保证灌溉均匀。种植前,必须检测灌溉线路。供水不足或过剩会危害植株的生长,使之生长缓慢或参差不齐,甚至花芽发育不良、枯萎,而且会引起腐烂病。
顶部灌溉系统是较好的喷灌系统。它不仅可向植株提供适宜的水分,而且可在需要时冲洗叶片。
顶部喷淋系统必须具备如下技术要求:管道间距1.6~2.15m;相诠艿莱鏊诘募渚嗖怀?m;每个管道出水量约4升/分钟;水压为1.5~2帕;过滤的水柱直径为1~400微米。
由于对土质结构有伤害,所以最好不要使用漫灌法。
栽植条件
栽植地点鸢尾不但可以植于玻璃温室或塑料大棚温室,而且在春、秋两季也可露地种植。户外种植配合以临时覆盖物,或使用可移动构造物。要选择最合适的种植地点,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一年中适宜的种植期;理想的栽植气候;温室类型。
如果在生长期的任何一段时间会出现外界温度低于5℃的情况,则种植地点一定要选在温室。这是因为鸢尾极易受到霜害,而且低温也会阻碍其生长。同时在温室内栽植鸢尾也要注意温度不应超过25℃。但是,只要外界温度不长时间低于5℃或土温不长时间高于20℃,就可选择在露地栽植鸢尾。
温室中种植鸢尾可使植株少受不良气候的影响,而且防护通风设备还可保持适宜的日夜温度和相对湿度。配置供热系统后,更有助于提高植株的品质。不过在夏季,温带地区露地栽种的植株品质要明显高于通风不良的温室内种植的植株。
土壤任何类型的土壤,只要排水良好,保湿性强,且不板结,都适宜栽种鸢尾。良好的土壤结构对鸢尾生长很重要。因为鸢尾生长期相对较短,种植前应做好土地休整工作。
为了改善粘质土的土壤结构,建议将诸如草木灰、蛭石、粗沙等物质施于离地表25cm深处。如果土壤渗漏过快,应在植株种植后,在土表撒上稻壳、稻草、松针、黑炭土和一些类似的覆盖材料。干燥过快的土壤也可以撒入这些覆盖物。
排灌系统为了快速排除过多的水分,应配置功能齐备的排灌系统。它可以通过水有效对温室内的培养土进行过滤,尤其在种植喜肥作物并施肥后,或在作物生长期之后已不供水的期间,以避免出现较高的盐浓度。
盐敏性:鸢尾是盐敏性植物。在盐分过高的土壤中,鸢尾根系生长缓慢,甚至烂掉,并且限制植株吸收水分,导致花朵脱水。
为了降低过高的盐浓度,在种植前需要将土壤彻底过滤。一般生产喜肥作物且高施化肥之后就会出现高盐浓度,如种植了像香雪兰这样出土迟的球根作物之后。为此,至少在植株栽种6周之前应做一次土壤抽样调查,这样可以得到土壤中各种盐含量的数值。
温度为25℃的土壤样本中各种盐含量的数值应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灌溉水的ec值小于0.5ms/cm,在温室中氯盐浓度则不能超过50mg/l,在大田中则不能够超过450mg/l。如果灌溉水不能达到标准,则不能进行鸢尾生产。
如果由于环境原因,导致灌溉用水的含盐量超标,那么土壤必须长时间保持湿润,以免因为干燥导致土壤的含盐量增加。
施肥一般来说,种植前在土表浅施肥的方法并不可取,因为这会提高土壤中全盐浓度。过高的盐浓度会延缓鸢尾的根系生长。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抽样调查以确认土壤养分含量。然后对土壤进行处理和过滤。同时,可通过施天然肥料补充土壤所缺的养分。鸢尾对氟元素敏感,因此禁止施用含氟高的磷肥,如三磷化物。反之,二磷化物等低氟肥料则可施用。
杂草控制鸢尾的生长过程只需要8~12周。如果对土壤进行蒸、淹、犁等处理后,那么在植株生长过程中不必考虑除草的问题。植株栽种后,主要使用化学除草剂来清除杂草。但施用时注意不能对植株造成伤害。
如果植株栽植后地里开始生长杂草,那么只有在种球被埋得足够深的时候才可以施用除草剂。种球新萌生的幼芽至少在土壤以下2cm处才不会受到除草剂的危害。
在植株展叶之前,可以通过喷施适宜的除草剂来控制温室或露地中小草的生长。如果普通除草剂不能有效地控制一些一年生的杂草,可改用复合除草剂。施用的时间是在天快要黑的时候,喷施在植物上,再喷足够的水。次日清晨,从植株顶部彻底冲洗。由于除草剂有残留性,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年中施用的除草剂要限量,以不超过2次为宜;施用时,要一片一片地进行,不能留有间隔的未施除草剂的空地;随时检查对植株有无伤害。
种球处理
购买在决定营销战略及制定种植计划后,就应该从供应商那里订购相应品种和大小的种球。特别是需要预处理鸢尾时,订购的时间应该尽可能地提前,以便供应商能准时将合适的种球进行标记,并使这些种球得到适当地温度处理。为了能够提供这种处理,供应商必须关注以下信息:种植和开花时节;种植条件;生产地点的纬度;本地气候条件。这些信息都应该在定货单上有所体现,以便供应商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调整种球出货前的准备工作。
种球规格对于鸢尾,一般是以种球的周长作为规格判断标准厘米为单位,如果有人说筛子为9/10,意思就是说所有的种球周长必须达到9~10cm。
如同其它球茎植物,鸢尾花也制定了适合花卉生产的一个球茎规格标准,但这个标准并不像为郁金香制定的标准那么清晰,因为依品种不同,有些鸢尾产出的种球会大一些,而有些品种的种球则会小一些。可以依据以下方法来做区分:
小一些的品种的可售种球规格可分为6~7cm、7~8cm或者8cm以上;大一些的品种的可售种球规格可分为8~9cm、9~10cm或者10cm以上。
对于花卉生产,应购买自上个生长季节未开花植株产生的种球,这很重要。可以通过卵圆形的外形和3~4层的种皮就可认出这种种球。也就是说,如果是开花植株产生的种球,其形状比较平,并且只有一层种皮,这种种球很容易受伤,并很快就会干瘪。
接收和储藏种球在接收后必须储藏在30℃的环境中,同时,在种球到达之前要做好土壤处理工作。
假如不能在接收种球后立刻种植,必须将种球储藏在正确的温度下,应联系供应商以确定正确的储藏温度,假如不能做到这一步,一般情况下,应将种球储藏在2℃下且储藏时间不要超过2~3星期。较高的温度会延长处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