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的每个公民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在享有国家赋予的权利同时,也有履行属于自己相应的民事义务。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是每一个民事主体享有并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那么民事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民事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一)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债权、人身权、知识产权、财产继承权。
1、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债权
债权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能权利和义务关系。
3、人身权
人身权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的与其生命和身份延续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4、知识产权
有的权利的总称。其内容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5、财产继承权
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承受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
(二)民事义务主要有以下分类:
1、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
根据义务发生的根据,民事义务可分为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法定义务是直接依据法律规定产生的而非由当事人约定的义务,如不得侵犯他人财物的义务。约定义务是指当事人自行约定的义务,如合同债务人的义务。
2、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
根据义务的内容,民事义务可分为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
积极义务,是指以义务人须为一定行为(作为)为内容的义务,如交付财物的义务。
消极义务,是指以义务人须不为一定行为(不作为)为内容的义务,如不干涉所有人行使权利的义务。其中消极义务又可分为:
(1)单纯不作为义务;
(2)容忍义务,对于他人的行为本来可以阻止他实施,但由于约定或者法律上的规定不能进行干涉。
3、专属义务与非专属义务
根据义务与义务主体的关系,民事义务可分为专属义务与非专属义务。专属义务是指义务人不得将其移转给其他人负担的义务,如某特邀演员演出的义务。非专属义务,是指义务人可将其移转给他人负担的义务,如偿还欠款的义务。
二、民事权利是什么意思
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施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意志。包括:权利人直接享有的某种利益(如人身权)和通过一定行为获得的利益(如财产权);权利人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其享有或实现某种利益;在权利受到侵犯时,能够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
三、民事权利行使的原则
民事权利的行使是指权利人为实现自己的权利实施一定的行为。权利行使的方式有事实方式和法律方式两种。事实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事实行为行使权利;法律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民事法律行为行使权利。
权利行使应遵循以下两项主要原则:
第一,自由行使原则。权利行使是权利人的自由,自应依当事人的意思决定,他人不得干涉。
第二,正当行使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权利人应依权利的目的正当行使权利,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权力行使的自愿原则即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否则民事主体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
以上是小编对“民事权利和义务有哪些”这个问题的简单解答。我们要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做一个守法公民。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