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织物阻燃性机理与氧指数测试方法

织物阻燃性是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必须严格符合相关标准的性能指标,对应的阻燃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覆盖论:阻燃剂在>500℃时能在纤维表面形成有隔绝作用的覆盖层,除阻碍o2供应外,还阻止可燃气体向外扩散,从而达到阻燃目的,如硼砂-硼酸。
(2)气体论:一是阻燃剂在燃烧温度下,分解出不燃气体,将可燃性气体浓度冲淡到能产生火焰浓度以下;另一种是阻燃剂在加热条件下,能作为活泼性较高的游基转移体,从而阻止了游离基反应的进行。
(3)热论:一是阻燃剂在高温下发生吸热变化,如熔融和升华,从而阻止燃烧蔓延;另一种则是纤维迅速散热,使织物达不到燃烧温度。
(4)催化脱水论::主要指改变纤维的热裂解过程。由于阻燃剂能使纤维素分子链在断裂前发生迅速而大量的脱水,甚至发生某些交联作用,阻止左旋葡萄糖的生成,使有焰燃烧得到抑制。
有机磷化合物的阻燃作用是由于它可与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形成酯,阻止左旋葡萄糖的形成,且进一步使纤维素脱水,生成不饱和双键,促进纤维素分子间形成交联,增加碳状物的形成,阻阴燃效果较好。只有当整理剂用量提高到10%后,才能有效阻止有焰燃烧。
氧指数测定仪试验方法是常用的阻燃性检测方法,试验中要达到的规定值即为检测的依据。例如,国标gbt 2406.2-2009对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的对塑料类参比材料的氧指数值就有明显的列表说明。此类检验依据是由多个国家大量实验室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制定出的。测不同的材料的氧指数所依据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不同。目前,国内有三项国标分别对塑料类、纺织物类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类材料的氧指数法测试实验做了规定。
gb2406《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氧指数法》规定测夹住下端能直立的塑料,试样燃烧时间为3min,从试样的宽面上距点火端50mm处划一标线。试样的燃烧时间超过3min或火焰前沿超过标线时,就降低氧浓度,试样的燃烧时间不足3min或火焰前沿不到标线时,就增加氧浓度,如此反复,直至两者所得氧浓度之差小于0.5%。
gb5454《纺织织物 燃烧性能测定 氧指数法》规定测纺织织物,燃烧时间为2min,标线长度为40mm。gb892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规定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只考虑燃烧时间为3min。
试验要求操作者在尽量在试验前对氧指数测定仪进行一次校准,保证试验数据的精准度。校准之后进行试验,试验要求标准式样至少15根,分别在式样的任意一端50mm处划线,将另一端插入燃烧拄内式样夹中进行试验(不同形式,不同厚度的式样,测试结果不可比)。
在氧指数测定仪试验前先确定最初氧的浓度。如果不确定,可在空气中点燃试样,注意观察燃烧情况。如果试样燃烧很快,氧的最初浓度选定为18%,如果试样在空气中点燃后离火马上熄灭,则根据点火的难易离火后熄灭的情况选择氧的浓度25%或更高的氧浓度。确定氧浓度后开始正式试验。
首先开启氧、氮气瓶阀门,调节减压阀,压力为0.2~0.3mpa。调节微量调节阀,到稳定流速的氧、氮气流通过转子流量计指示,看浮子上平面,并调节至工作位置,与此同时检查仪器压力表指针是否在0.1mpa处,否则,应调节到规定压力,n2+o2压力表不大于0.03mpa或不显示压力为正常,超过此压力则应检查燃烧柱内是否有结炭、气路堵塞现象,直至符合要求为止。测试前或改变氧的浓度时,系统必须冲洗30s。
氧指数测定仪系统冲洗后,用丙、丁烷或天然气点燃试样,火焰长度为6~25mm,点燃试样上端后,立即撤掉火源,并马上开始记时。
在试样燃烧过程中,观察试样的燃烧情况,如试样燃烧180s以上,或烧掉50mm以上,说明氧的浓度太高,必须降低。如果试样在180s以前或50mm之前熄灭,必须提高氧的浓度。必须测得试样正好在180s或50mm处熄灭时氧的体积百分比浓度。并重复三次,取三次氧浓度的平均值计算。
计算:氧指数测定仪试验次数三次,并求平均值,取小数点后一位。
氧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oi)=o2 /(o2 +n2 )*100%
注:体积百分数表示氧指数
试验平均值得出后,与参比材料氧指数值比较,得出试验结果。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