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老班章普洱茶中的霸王

老班章普洱茶成了人们聚焦的焦点,质疑、鼓励、炒作、喝不起,这些词汇充斥于网络。老班章何以在众多的山头中一枝独秀,鳌头引领,除了价格贵之外,人们已经匮乏于词汇的描述。那么老班章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一跃而成茶山富寨的,这背后都有哪些支撑点?本文试着对老班章的暴热源点做一个梳理。
一、老班章村简史
据载公元300年前后,今日老班章村所在地,就已是现老曼峨寨布朗族先民世居辖地,如今依然星罗棋布在老班章村古茶园中生机勃发的千年乔木大茶树,就是这一历史变迁的见证。
据传公元1476年,老班章村的哈尼族先祖--爱伲人,自毗邻的格朗和山迁徙至此。慷慨的老曼峨寨布朗族先人,应到来的爱伲人请求,将老班章村周边的山地、林木、田坝及已是数百年树龄漫山遍野的大树茶一并出让给客居的爱伲人,为此老班章爱伲人自建寨先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岁岁年年向老曼峨寨奉献谷种及牲畜,以示世代不忘布朗族的恩典。
公元1800年前后及公元1950年左右,老班章村因人丁兴旺,先后经历二次人口迁出,其中60年前搬离的人群移居距老班章村一山之隔约20余公里处生活,为区别于迁出地故取名“新班章”,称老寨为“老班章。”
“班章”二字源自傣语:“巴渣”,意为:“一条鱼”。汉语音译为:“班章”。这就是班章的含义及新、老班章的由来。
1954年3月,地辖老班章村的布朗山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人民政府。老班章村的爱伲人民自此改变了千百年只由“龙巴头”统领,信奉鬼神巫师的历史传统。
1987年,老班章村实施按人分田地、茶地和山地到户的承包制,结束爱伲人世代狩猎种地缺衣少食的贫困历史进入到人人温饱的年代。
1992年,老班章寨全村竭力集资数万元,青壮人人出工,从原始森林中的羊肠小道,人背肩扛将百根水泥电杆抬上布朗山,终结了世代靠火塘和松脂照明的“黑暗”年月。
2002年,政府修通了老班章村通往外界的乡村路,结束了千百年来老班章人与世隔绝的历史。自此秘藏深山的千年老班章茶渐为外界所认知,独特品质渐为人们所喜爱,价值渐显。至2007年,老班章村100余户茶农,户年均收入近10万元,已告别温饱步入小康生活。
2017年,第三代老班章村龙巴门的修建,意味着老班章村将以更典雅大方的形象面向所有茶人。
二、老班章古树茶品鉴
老班章,有着普洱“茶王”的美誉,深得广大茶友喜爱,因此拥有一点纯正老班章古树茶是很多茶友梦寐以求的事情,喝真正老班章茶也成为茶友们挺炫的一件事情,老班章茶也成为茶友们的压箱货!今天我们带大家一起看看什么是老班章茶。
老班章条索的革质、硬朗、粗状刚健是出了名的。
条索粗壮、显毫,色泽油亮,除芽头显白毫外,芽叶色泽墨绿,油亮。
开始冲泡,茶太香,干茶散发出香味已经让人“醉了”......
沸水冲泡,如果想让老班章霸气一点,请将水线拉高一些,如果想泡柔和一点,请压低水线,缓慢注水。
汤色金黄透亮,茶汤每年都有变化,新茶汤色清亮,存放过程中逐步发生变化,存放一年后的老班章茶汤色会变成呈黄亮、油亮。且茶汤稠而厚。
分杯开始慢慢品尝,茶入口中,茶汤宽厚正气,你会感觉到茶气从额头及两鬓处向上散发,这可能就是茶友们所说的“茶气冲顶”了吧,回甘来得很快,且很持久,汤稠润滑,柔曼如绸。
从2泡、3泡、4泡......直到20余泡茶汤才开始慢慢变淡,这正是老班章古树茶的“粗枝大叶”使得它如此耐泡,茶气十足。
泡开后的叶底,水路清晰,叶片长,厚实,叶片锯齿较大,不规整。
叶片相对细长,柔韧,厚实,颜色比较均一,叶片上毫毛明显。
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苦涩味很协调,化得快,从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