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那棵“最不争气、最大冠”的老班章茶树终于开采了!

这棵树,被称为“最不争气”的一棵,别的茶早就压成饼,它还不发芽。
可它偏偏有一个优点,一个值得等的优点:“树冠大”。老班章这个地方,大茶树本来就不多,有这么一棵特别的大树,活了一方茶园。
今天一摘完,老班章的春茶就结束了。
我带帽子以来,对帽子特别敏感,会注意茶祖孔明的帽子,所以听说这树冠直径有24.8m时,一定要去看看。“大帽子”在村外,路不好走,与我同去的陈总,摔了3次才抵达。
在坡对面,很容易看到“大帽子”。在这片茶园里,它显得太扎眼。有朝气。
杨尚燃约我来“守采”,图个好玩,朋友们也好久不见了。
刚好是艳阳天。
采茶人在树上唱歌,采茶。一个唱完另一个接着唱。我听不懂哈尼语,大约有“加米”“加茶”的音。我感慨要么有好嗓音,要么有好效率,可是湖南的周总说,辛苦一天能得几十万,换作谁都会唱得轻松愉快。我想想,也对。就是我这破嗓子,也是可以哼几句的。
我们在树下说闲话,听他们唱歌,监督他们采茶。
“守采”是一种采法,也是工作。意思就是守着树底下采茶。怕老乡换料,怕他们采法不对,一芽二叶,三叶,但绝对不能是四叶,更不能把树枝都折过来……普洱茶类似的采法还有“混采”,意思就是大小树混着采,“单采”就是只采一棵,“挑采”是大小树分开,甚至还有专门挑一种茶。普洱茶这些年对鲜叶很挑剔……
我对采茶固然有兴趣,但还是更着迷古茶园树的长姿,这是去年以来最有兴趣的主题。古茶树是怎么存活下来的?怎么砍才是世间最有学问的砍法?
在周边走了一圈,确实没有发现比这棵更的大茶树。却找到了很多被砍头过的茶树。砍是为了发枝,一片茶园里,被修剪过的往往比没有被修剪过的发芽早。而枝系特别多的,一定是被火烧过,芽头从根系井喷而出,之后成长为参天大树。
今天采的最大冠古茶树,树冠有24.8m,树枝主干有4根,横着长出去的分枝,再次分发出竖着长的分枝,整体感觉非常枝繁叶茂,在其他茶园也很难找到这么多分枝以及长势旺盛的树。
它变成这样,是因为很长时间里都没有修剪。它发芽最晚,也是不修剪。但会不会是产量最高的?不见得。通过修剪,茶会发得更好更多。这是过去藤条茶的生长秘密。也是许多古茶园茂盛的秘密。
而为什么在同一片茶园,却经常只有一棵长得特别旺盛的茶树,形成一个领地的“茶王”树?是茶农手下留情的结果。他们总会留下几棵树,不砍伐不矮化,希望他们变成树本来的样子,随着审美的变化,植物之间的竞争加剧,慢慢变得只有一棵。要是它茶处在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比如茶价越来越贵,就出现“看杀”,就会变得越来越「暮气」,这就是茶人主张修养茶树,而不是过度采摘的缘由。
去年杨尚燃32万买了老班章的「茶王」与「茶后」,提出过采一年休两年,每年补持有者二十万的建议,但遭到拒绝,今年这两棵茶树卖了68万。杨尚燃反思去年沦落为「炒作」的悲剧,悄悄来,悄悄采。
比起去年的热闹,今年只有寥寥几位亲友团成员。
我转了一圈,不得不佩服老百姓的手艺,周边茶树被采得一棵芽头都找不到。在这棵生机勃勃树下,其实变化已经发生,从追树龄到追树冠,这是一种进步。
10个采茶人,采了2个小时48分钟。
得鲜叶36.5公斤。破费45万。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