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民事案件原告资格怎么确认

相比起刑事案件,我们生活中债务、产权等纠纷问题都是与民事案件相关的,那么民事案件中的主体资格以及程序要求是怎样的,如果不符合主体资格会怎么样?接下来由小编为您带来民事案件原告资格怎么确认问题的相关回答。
一、民事案件原告资格怎么确认
民事诉讼中原告资格,即指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特定诉讼主体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所具有的法律地位或充当的法律身份,与法院、被告等其他诉讼当事人产生相应诉讼法律关系,受人民法院裁决约束的一种诉讼主体在整个程序中的身份。目前,我国民事诉讼中对原告资格的规定为: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 第119条)。该规定对原告资格认定的关键标准为,原告是否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而关于“利害关系”一词的具体含义和内容,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由此这也成为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障碍和学者们讨论的话题。
二、民事诉讼被告主体资格怎样认定
民事诉讼中的被告是相对于原告来说的,即被指明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个人或单位(法人)。
三、如何确定管辖法院
(一) 按照案件级别管辖的规定确定诉讼受理的法院。级别管辖是在我国法院系统内部确定上下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权限的法律制度。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是根据案件标的额、影响、复杂程度来确定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受案范围。一般而言,由于我国基层法院设在县一级行政区,因此,大量的案件由基层法院受理。
(二) 按照地域管辖的规定确定诉讼受理的法院。地域管辖是按照人民法院的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来划分同级别、不同地区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的法律制度。地域管辖通常是按照“原告就被告”的原则,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适用“被告就原告”的原则。
以上就是民事案件原告资格怎么确认问题的全部回答,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民事案件的原告一般需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如果不符合的话是没有原告资格的,有其他问题可以咨询律师。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