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扫描系统的数据处理通常分为实时数据处理与事后数据处理两种。实时数据处理主要用于试验任务实时监视与指挥控制,对测量数据处理的速度要求较高,因此通常环节不宜过多,方法和计算公式较简单,只要满足安控和引导精度即可,因此误差相对较大。通常实时数据处理仅含信息复原、合理性检验和所需参数解算等流程,必要时加上简化的大气折射修正处理环节。
光学扫描系统具有如下优点:测量精度高(测角精度:2~5?,测角精度:1~2m,作用距离:100~400km),且不受高空、低空、超低空条件限制;不受“黑障”和地面杂波干扰影响等。但与无线电测量系统比较,光学测量的作用距离较近,无法直接测得目标的速度,易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事后数据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在飞行试验结束后,立即处理部分重要数据,提供快速处理结果,供型号和指挥部门了解导弹或运载火箭飞行试验的基本情况;经各种误差修正,完整解算出精确的弹道参数和其它参数,供用户评定导弹或运载火箭性能和精度,以及对型号设计的改进和定型。对处理时间没有严格限制(通常前者为一周以内,后者约一个月左右),但由于观测数据含有各种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必须应用完善的数学方法和精确的计算公式,对它们进行修正和压缩,并综合利用众多的测量信息,解算出导弹或运载火箭在发射坐标系下的位置、速度分量等弹道参数。因此事后数据处理流程多,方法精细、复杂,并充分利用数理统计理论来提高数据处理结果的精度和质量,以满足用户为评定制导精度所提出的测量精度要求。
应用光电经纬仪的测角数据a、e计算目标位置参数时,经纬仪的跟踪点是弹体尾部火焰亮点;激光测距数据r的跟踪点是弹上的后向反射器。雷达测量设备跟踪点则是弹上的应答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