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蓝帆医疗58.95亿收购心脏支架商柏盛股份93.37%

蓝帆医疗近日宣布,将以58.95亿元收购柏盛集团93.37%的股份,为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并购案画下的句号。蓝帆医疗今日开盘一字涨停,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本次交易的热捧。柏盛集团总部位于新加坡,是的心脏支架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四,仅次于雅培、美敦力和波士顿科学。柏盛此前为新加坡上市公司,2015年私有化退市时的估值约为69亿人民币,略高于本次蓝帆医疗的收购价格。然而让人惊叹的是,蓝帆医疗停牌前市值仅为60.26亿元,本次装入近60亿元的柏盛后(计算配套融资),蓝帆医疗非但没有被借壳,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份反而达到41.47%,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本次收购背后的巧妙设计。
看点一:巧妙交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基本不变
停牌前,蓝帆医疗的市值60亿元,主要产品为医用手套等低值耗材,上市之初名不见经传,但短短几年间已成为细分行业的世界,占据22%的市场份额。本次收购柏盛的交易价格近60亿元,与蓝帆医疗市值接近,而本次重组完成后(计算配套融资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的股权比例依旧高达41.47%。深扒不难发现,交易对手中的蓝帆投资既是蓝帆医疗的大股东,也是柏盛的大股东。查看之前的新闻报道,早在2017年9月底山东省*就已经公示,蓝帆投资以2.91亿美金的价格收购柏盛30.16%的股权,这一步关键的交易是本次并购的核心步骤。这也说明,蓝帆医疗虽然在国内声名不显,但背后拥有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和资金实力。这也可以看成“姚员外事件”对a股的后续影响之一,民营企业更注重在收购的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控股比例。
看点二:弯道超车,蓝帆医疗或成心脏支架股
柏盛集团成立于1990年,已有近30年的历史,曾是新加坡上市公司。查询其股权结构不难发现,柏盛在中国全资控股了山东吉威医疗制品有限公司,吉威医疗是中国三大支架品牌中的未上市企业,另外两家分别是微创医疗(0853.hk)和乐普医疗(300003)。
按照重组报告公布行业数据来看,目前吉威医疗在中国国内市场的份额约18.5%,稳居国内前三,而吉威医疗销售收入仅占柏盛约1/3。本次并购完成后,蓝帆医疗将拥有近17亿元销售收入来自心脏支架领域,支架业务收入国内排名。同时,柏盛2018-2020年业绩承诺净利润分别是3.8、4.5和5.4亿元,也就是说蓝帆医疗未来将有2/3上的净利润来自于心脏支架业务,从一家低值耗材企业升级成为的高值耗材企业,还一举成为上市公司中心脏支架业务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大的公司。
看点三:中信产业基金换股成为蓝帆医疗的二股东
根据新公布的清科2017年中国股权投资年度排名,中信产业基金上榜中国私募**。国字头出身的中信产业基金作为全国大的产业基金之一,管理规模近千亿,其“红色”背景、雄厚资本实力、行业资源、以及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是圈内所垂涎的,这点从本次交易方案的巧妙设计和实施也能看出。本次交易完成后,中信产业基金将持有蓝帆医疗近20%的股权,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而中信产业基金的投资组合中,医疗大健康领域是投资规模大的板块之一,这样的重量级战略投资人入股蓝帆医疗,未来上市公司的持续资本运作和产业内的并购整合及赋能,让我们拭目以待。
看点四:世界“心”落户中国
蓝帆医疗本次收购柏盛可以说幸运的,2017年上半年国内还严控对海外的直接投资,但7月24日蓝帆医疗停牌后,紧接着8月份发展改革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将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境外高新技术和*制造业的投资等列为鼓励开展的境外投资。本次蓝帆医疗收购柏盛,表明随着对外投资政策的明朗化,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也越发理性,收购的标的企业更偏重拥有*的技术和核心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
柏盛集团作为心脏支架企业,排名仅次于雅培、波士顿科学和美敦力,*四,产品销往90多个和地区,2016年占欧洲、亚太(除日本、中国之外)等主要和地区市场总额份额的11%,这反映了柏盛技术的*性和产品的优越性已经达到众多发达的认可。柏盛拥有的药物ba9,其亲脂性达到普通支架承载药物的10倍以上,有效降低支架手术后再狭窄率的同时,也将术后的dapt(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治疗时间由行业平均的12个月缩短至1个月。
看点五:医疗器械传奇经理人挂帅,国内心脏支架竞争或重新洗牌
本次交易对手中libing yung也就是李炳容先生正是2016年上任的柏盛ceo。搜索其过往经历,可以用传奇二字概括,自上世纪90年代从事医疗器械销售以来,主导了强生和美敦力两个医疗器械企业在华业务。新闻检索显示,李炳容先生担任强生(中国)董事长及强生北亚区副总裁后,强生(中国)迅速扭亏为盈,中国大陆地区的医疗器械销售额从600万美元增长到2亿美元。李炳容先生后加入美敦力,出任大中华区总裁及美敦力副总裁,再度帮助连续五年亏损,士气低迷的美敦力大中华区走出低谷,连续多年保持25-30%的增长,实现销售额8亿美金。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新产品研发和新市场准入是提振公司业绩、带动公司估值提升的重要基础。李炳容先生加盟柏盛后,短短1年多时间,柏盛就完成了旗舰产biofreedom支架产品在日本的注册批准和上市销售,以及吉威医疗二代产品心跃(excrossal)在中国的注册批准和上市销售。日本和中国均为大的医疗器械市场之一,上述核心产品的获批上市将为柏盛在产品销售及收入规模、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等基本面的提升提供重要的保障。
看点六:私有化后柏盛经营情况显著提升
控股收购是否成功,核心是能否对标的企业“赋能”,提升其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中信产业基金入主柏盛后即刻启动了如下操作:
1、优化调整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架构
聘请李炳容先生担任柏盛ceo,引进一批具有医疗器械跨国公司的从业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启动人员重组和流程优化改革,调整和优化各区域的管理团队、销售团队及业务支持团队的职能和汇报条线,旨在降费提效、增强盈利能力;与此同时,建立了以经营业绩为导向的更加明确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2、加快产品取证和研发进度,拓展销售网络,提升收入增长潜力
柏盛自主产品系列的取证和新产品的研发的进展明显加快。2017年8月,柏盛旗舰产品biofreedom获得日本监管机构的注册批准并上市;2017年9月,吉威医疗二代产品心跃(excrossal)获得中国*的注册批准,并已于2017年第四季度在国内开始销售;2017年11月,biofreedom在美国完成了1200例病人的植入,美国注册进展有序顺利推进。上述新产品在各个主要医疗市场的上市或顺利推进注册,将为柏盛未来的营业收入增长和保持较高的毛利率作出重要贡献,显著提升公司业绩潜力。此外,柏盛还在钴铬合金无聚合物药物涂层支架、高压球囊、药物球囊等产品系列上积极推进研发进程,储备相应的技术和经验,发掘潜在的新产品机会。为进一步拓展公司在的销售网络,柏盛还与大的医药和医疗器械分销商康德乐签署了战略分销协议,授权其在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区域和日本/韩国代理柏盛的心脏支架产品。
3、系列措施多管齐下降低生产成本
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柏盛积极利用山东威海和新加坡境内外两个生产基地的优势,加强生产管理协同,利用吉威医疗的高性价比产能,帮助境外业务完成部分支架切割、原材料加工等前端工序,并在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持续改进。
4、组织和管理结构优化调整,降费增效
任正非曾说过“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柏盛重塑了以区域为重心的组织结构,即:组织结构的设计以区域执行为重心,以精简的综合支持团队提供公司治理、控制和政策制定;建立扁平的管理结构,拓宽管理幅度。2015年、2016年、2017年1-10月,柏盛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3%、31%和28%,剔除一次性费用后的销售费用率为31%、28%、27%;管理费用率分别为25%、26%和19%,剔除一次性费用后的管理费用率为22%、18%、16%。无论是销售费用率还是管理费用率,在柏盛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和内部流程优化后,均有明显下降趋势。
编辑点评
交易完成后,蓝帆医疗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均翻倍增长,公司今年*月净利润将从1.85亿元增长至4.33亿元,增幅达1.34倍;同时公司也将作为规模大的一次性pvc手套生产企业介入心脏治疗器械领域。
(原标题:蓝帆医疗将以58.95亿元收购柏盛集团93.37%的股份)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